精選專欄

致即將畢業的你:人生的每一片刻,都是重要的足跡

2019-06-04 | 貓心(龔佑霖)
複製連結

給即將畢業的你:

親愛的,對你來說,你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轉捩點。

如果人生是一輛列車,第一站或許是學齡前,第二站或許是幼兒園,然後漸漸地駛入了國小、國中、高中,你的人生都在他人的規劃下逐漸完成,然後進了大學,你第一次要開始自己做出選擇,自己選課、自己搬出去住、自己在不同的課堂上認識新朋友、自己到不同社團裡認識來自全台灣各地的人,甚至是自己打理自己的人生。

然而,大學結束之後,你會感覺到沿途似乎就沒有其他的風景了,許多偶像劇或電影,都描繪著學生時代的青澀,但到了畢業後,第一份工作在哪裡?你的人生不再是那麼有結構地被規劃好,也使得你特別容易焦慮與擔憂。

有些人會說,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,要做得夠久,才不會被人說話,以後在面試時才有辦法給個交代。但我覺得這樣的說法太過絕對,人生從畢業才真正開始,你開始更得為自己負責,不再由家裡支柱你的經濟來源,不再只要面對學校的考試與成績,職場上的拼鬥與職涯的選擇,常常會讓你提心吊膽的,尤其是某些科系,和出社會之後的工作並沒有那麼直接的關係。

但如果回過頭來看,過去的你,依循別人訂定的規則努力,但現在的你,準備要去選擇一個你想要的環境生存下去,職涯的流動比轉學容易許多,它不再是透過考試來評價你的成績,但你反而得開始尋找你想要前行的方向。

也許你會害怕、會焦慮,這些都是很正常的,我也會,職場要面對的東西多了,因為自由與責任是相對的,你想要自由的環境,勢必得為你的選擇負起責任;但其實你也不必這麼擔心,因為出社會之後的第一份工作,代表的是你開始學習從一個學生的身分,轉到一個工作者的身分,你如果學不好,並不代表你不好,只是你的遭遇讓你很挫折罷了。


職涯這條道路上,遍布著無數的失敗與挫折,無論是與人相處或是工作執行,隨時都有可能面臨挫折,但其實在挫折的背後是我們要學著對自己負責。
 

要批評抱怨很容易,但要找到方法讓自己過得快樂卻不容易,而當我們越是批評,找尋快樂的路徑就會變得越難——因為我們太專注於眼前的困境了。心理學有一個理論是這麼說的,正面的情緒有助於我們視野變得更廣闊,而憤怒、害怕等負面情緒,則會讓我們視野變得更狹窄,更困在眼前的困境裡出不去。

這不是要你不能憤怒、不能害怕,而是提醒著你,更應該正視自己的憤怒與害怕,這樣才有機會了解到,原來我只是一時把自己困住了,原來其實還有很多的路可以走、可以嘗試。人生絕對不是進了職場就等著退休而已,還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摸索。

第一份工作重要嗎?當然重要,但在人生中經歷的每一份工作都同樣重要。而在每個階段只要我們能認真的去嘗試與學習,那麼當辛勤耕耘了好些歲月,在未來某天驀然回首,你會發現自己已留下美麗的足跡。

 

貓心(龔佑霖)
心理作家。台大心理系學士、國北教心理與諮商所碩士。寫作主題為「安全感」。
即便在成長過程中,我們可能都受過傷、失去了安全感,但根據依附理論的基礎,我們每一個人,都能夠運用適當的方式,找尋並重建一段具有安全感的關係。
FB粉絲專頁:貓心——龔佑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