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選專欄

國學私房課|五月桐花風吹雪

2020-05-05 | 安泊
複製連結

「六月雪」是元代戲曲大師關漢卿作品「感天動地竇娥冤」中的著名場景,竇娥事親至孝,卻被誣陷謀財害命,無處呼冤,發下重誓:若竇娥冤蒙冤,楚州三伏溽暑降下大雪,這場「六月雪」天地同悲,震懾人心。而「五月雪」則是桐花飄飄,滿地玉雪,浪漫滿懷。僅一月之隔的這兩場雪,一淒楚一唯美,卻是同樣雪白紛飛,動人心弦!

其實五月油桐花飛雪並非全然浪漫,當初手植油桐樹非為賞花,一顆顆油桐果實才是關鍵。油桐種子榨油,不僅可當燈油,更可製成各式油漆、塗料。著名的美濃油紙傘,屋頂、器皿防水層,甚至坦克戰車軍艦,防水防腐防鏽,都得倚靠桐油,平日是民生必需品,在戰時更是重要的戰略物資。

早在日治時期,日本人即從大陸引進油桐樹,在島內城郊山坡地大量種植,當時一棵棵油桐子價值不菲,堪稱黑金。

「三四月間,油桐花開,花白如雪;八九月間,油桐落葉,葉黃如土。阿爸在世,滿山種桐,桐子商人買;阿爸過身,滿山桐花,桐花詩人惜。」(范文芳《油桐花》)

「拈桐子,轉屋家;賣個錢,阿姆拿。」(葉日松《油桐樹下份家啦》)

八九月間,油桐果實成熟,城市商人入山大批收購。而下了課的孩童,滿山遍野撿拾油桐落果,賣了錢回家交給媽媽貼補家用,更是山村孩童的生活日常。直至後來石油工業興起,油桐漸為各種價美物廉的石化産品取代,油桐經濟才畫下休止符。然滿山油桐樹卻不因此功成身退,反而華麗轉身,以桐花飛舞成為四五月間客家山城最美的風景。

寶島油桐樹大抵為「三年桐」及「千年桐」兩種:三年桐果實光滑,成長快速,三年即可採桐子;千年桐生長雖不若三年桐快速,然採桐子時間長,符合濟效益,故島內油桐樹以千年桐為大宗。千年桐又名「皺桐」、「廣東油桐」,果實表面佈滿皺紋,雌花雄花有同株亦有異株,雌花數量少,一枝頭最多十數朵,花瓣片片凋落後僅留中心雌蕊長成果實;雄花則數量眾多,一枝頭甚至可多達百朵,花柄細短易折,風一吹,整株花朵紛紛掉落,賞桐人士津津樂道的五月飛雪、浪漫滿分的山徑花毯,即是油桐雄花的美麗丰姿。

每年春末,總有大批遊人爭賞五月雪。以新北汐平公路沿線、土城承天禪寺桐花公園等北部賞桐名所為起點,再沿著省道台三線一路南下,只要遠望山林白頭,循徑走訪,必能見樹梢白雪,落英繽紛,美不勝收。四五月間如您得空,不妨放下塵俗,走訪一趟臨近山城,親自見證這油桐花樹花舞的獨特風情吧。

 

安泊
教職退休的後中年女子。
喜閱讀、嗜電影,悠遊文字影像之間,樂此不疲。
走步道、愛旅行,用雙腳走山林,親近鳥獸草木、山川風物,自覺不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