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風微微,風微微,孤單悶悶在池邊,水蓮花滿滿是,靜靜等待露水滴」,這首周添旺作詞,楊三郎譜曲的「孤戀花」,描繪池邊等候情郎的少女,淡淡哀愁宛如滿池水蓮花盼望露水滴落。而這靜立水面,癡心守候的水蓮花啊,到底是什麼花呢?
第一個浮上心頭的水蓮花,是市場菜攤上的常客,一圈一圈清脆欲滴的水蓮,無論是清炒薑片,或佐以香菇肉絲 ,都是令人垂涎的佳餚。但這細秀頎長的青綠水蓮,不是花而是長長的葉柄(假長莖),它有個風格別具的學名「龍骨瓣莕菜」。
「軟泥上的青荇,油油地在水底招搖,在康河的柔波裡,我甘心做一條水草。」,「參差荇菜,左右采之,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」,康橋的青荇或是詩經關雎中輕搖款擺的荇菜,都是它莕菜屬的同伴。純白的五裂瓣,有著波浪般的蕾絲鑲邊,花瓣中央如龍骨脊般的隆起,更添其立體夢幻之美,也是「龍骨瓣」名稱的由來。龍骨瓣莕菜雖不是歌詩裡的主角,然其獨特纖秀之美,不必沾光家族,自能在眾家成員中獨樹一幟,成為靜謐水池中雅致的一景。
而靜靜等待露水滋潤的水蓮花,到底是何方佳麗呢?那是曾一度列入「保育類」,珍貴的台灣原生種「台灣萍蓬草」。挺出水面的豔黃花朵,並非花瓣而是花萼,淺黃嫩黃的雄蕊雌蕊,裹在鮮黃的苞片內,層次分明,而頂上星星觸角般的鮮紅色柱頭,宛如暈黃燈泡裡赤紅的燈焰,炫麗奪目,這是台灣萍蓬草最傲人的特徵。
龍骨瓣莕菜,台灣萍蓬草,這一方靜水裡的兩款水蓮,各以其獨特之美引領風騷,然皆有過苦情遭遇。雙姝原生環境是水池、埤塘,然因都市快速發展,許多水池埤塘紛紛被填平蓋起高樓,加上氣候變遷,水質惡化,擠壓了水生植株原始棲地。龍骨瓣莕菜因具經濟價值,自有農戶辛勤種植。然台灣萍蓬草,不僅生存空間緊縮,且因種子表面具黏性,難以附著於水鳥身上遠播繁衍,一度瀕臨絕種,情況危急時全台僅剩桃園附近幾處埤塘尚存,幸賴熱心民眾及保育團體奔走復育,目前危機已漸解除,福山植物園,奧萬大、大安森林公園生態池,臺北植物園、臺北木柵公園萃湖等及許多生態池都已見其芳蹤。
不似蓮花僅可遠觀不可褻玩,龍骨瓣莕菜、台灣萍蓬草雙姝細緻之美,則需近距離接觸方可領略。龍骨瓣莕菜在夏秋之間開花,台灣萍蓬草幾乎四季皆可見花,然因春櫻夏荷,眾美繽紛,纖巧內斂的水蓮花總需在繁花落盡眾荷喧嘩過後,才能吸引遊人駐足觀賞。
如您興起遊步水池埤塘邊,瞥見細小黃白風姿,不妨趨前端詳,尋覓那花心內一片赤紅及純白蕾絲裡的龍骨脊瓣吧!
安泊
教職退休的後中年女子。
喜閱讀、嗜電影,悠遊文字影像之間,樂此不疲。
走步道、愛旅行,用雙腳走山林,親近鳥獸草木、山川風物,自覺不老。